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简介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是根据内蒙古大学学科发展战略规划的需要,在整合蒙古学学院民族学系和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学科相关专业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于2007年6月25日成立的新兴的研究型学院。学院现有民族学系和社会学系2个教学机构,下设民族学、社会工作和社会学3个本科专业。2011年开始招收蒙古语授课的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6名,学历层次均为硕士以上,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11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13人;博士16人、在读博士6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9人。1/2以上的教师有国外留学或进修的经验,熟悉国内外学术前沿动态,具备了较高的科研能力和业务素质。

学院现有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已形成本科到博士的完整的教学体系。民族学硕士学位点从2002年开始招生,在校学生54名。2009年开始招收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MPA民族班),已招收三届共55人。在培养各类研究生过程中,我院借鉴国内外著名大学人类学、民族学方面的先进教学经验,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研究生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篇,3人出国进行交流访学,就业率为95%。2007年民族学学科成为自治区级重点培育学科。2008年民族学与社会学学科纳入学校“211三期工程”建设体系。

学院将人才培养作为学院建设的基础,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蒙古语授课的民族学专业和社会工作两大专业,蒙汉双语的培养体系日臻成熟。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本科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85%左右。截至到2011年年底,有80名学生保送和考入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等“985工程”或“211工程”高校攻读硕士学位。本科生先后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2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项,“内蒙古大学本科创新基金项目”44项;在2007-2011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创业计划大赛”中共获国家级三等奖1个,自治区级二等奖1个,三等奖4个,优秀奖7个,校级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优秀奖4个;2008年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二等奖各1个及“‘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优胜奖。

学院设有内蒙古大学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化与生态安全研究中心、内蒙古大学北方民族社会文化研究所和内蒙古大学社会调查研究所等3个科研平台,以及影视人类学实验室和社会工作实验室等2个教学实验平台。近几年,学院教师主持或承担了17项国家及教育部科研项目,30余项自治区项目,累计出版专著、译著10余部,发表170多篇学术论文,荣获了国家和自治区9项教学科研成果奖。

学院始终坚持研究现实问题、突出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直接服务于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办院方针,以特色与优势鲜明的学科建设打造培养民族学与社会学高层次理论研究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基地。为此,学院以教学科研为基础、紧紧围绕学科建设,有步骤、分层次地进行了一系列学科建设活动。同时,学院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早稻田大学、蒙古国国立大学等诸多国外大学开展了学术交流与合作。2008年以来,学院举办了“美国福特基金本土生态知识培训”、世界第16届人类学民族学大会二个专题会议以及中国第八届人类学高级论坛、“社会转型与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学术研讨会(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等单位合作)、“生态智慧:草原文明与山地文明的对话”学术讨论会(与贵州大学人文学院合作)及“风险社会与西部社会经济变迁”社会学高级论坛(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合作)等国际或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

“十二五”期间,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将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本科教学培养体系,着力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立足抓好教学科研质量的同时,提升社会服务层次,为内蒙古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